广东省大宝山矿业有限公司

Guangdong Province Dabaoshan Mining co.,Lid

从“天然顽石”到“纳米瓷球”的进化——银山矿业立磨介质更新换代小记
时间:2016-10-14 00:00:00 来源:江铜传媒
浏览量:387

七月如火,热浪袭人。

银山矿业选矿厂内,操作人员正将立磨机的磨矿介质顽石——一一卸载,代之以纳米瓷球。时隔一年,银山矿业立磨机磨矿介质再次更新换代。

2015年,银山矿业采用的立磨介质“顽石替代钢球”工艺,填补了国内空白,并取得可观效益。这一成果应用于生产,全年节约钢球消耗200余万元,节约电费40多万元,并且选铜回收率大幅提高,高于当年对标值。

然而天然顽石硬度差、不耐磨,因而补给量大,这就增加了员工的劳动强度。有没有更好的替代材质呢?

从首次引进进口立磨机,到参与研发国产立磨机,再到立磨介质的创新,银山矿业总经理、选矿教授级高工尹启华创新不止,乐此不疲。他密切关注国内外磨矿介质的前沿成果,查阅了大量国内外资料,最终他将注意力集中在“纳米瓷球”上。

纳米瓷球,主要成分为氧化铝,采用纳米新技术人工制造,多用于化工行业的研磨介质。此球化学性质稳定,粒度均匀平滑,硬度超过钢球,耐磨性能好。而且质量轻,可提高磨矿效率,降低动力消耗。

理论可行,实际应用呢?

纳米瓷球应用于有色矿山行业,和顽石一样,无经验可寻,依然需要摸索。经过多方论证与反复测算,比照顽石运行的电流参数,银山矿业决定预充填40吨纳米瓷球到立磨机。

上游工序的改变往往带来下游工序的连锁反应。

新介质投入应用后,浮选工孙瑞丽把全部精力投注在机台上。铜系16台套浮选设备,她一个人看着。盛夏季节,工作现场的滚滚热浪夹杂着的矿浆刺鼻的气味,呛得她口干舌燥。

“矿性变化大,药剂量和工艺参数一时难以稳定下来”,她心急又无奈地说,“药剂一会多了,一会少了;矿浆一会满槽,一会又沉槽……”有着20多年选矿经验的她,这时倍感无力。

此时,生产技术人员一边跟踪指标变化,一边分析排查原因。在测量磨矿浓细度后,发现是上道工序存在过磨现象,造成细矿泥化,导致指标波动下滑。

怎么办?选矿厂采取果断措施:这边,关停进口立磨,重新测算底球添加量;那边,启用国产立磨无缝对接生产。

16个小时后,纳米瓷球以25吨底球量重新充填,立磨电流由原来的45A下调至36A。

“25吨量时,电流降至32A,因担心欠磨,就边加边观察”选厂生产组组长沈同喜说。

一个班,二个班,三个班……在不断摸索与试验中,一周后,纳米瓷球保持在33吨,电流控制在36A正常运行,选铜回收率开始逐步稳定回升。

“从7月2日到9日,铜回收率由85%一路下滑10多个百分点,而现在,铜回收率基本稳定在87%以上,个别班次超过了90%。”一直跟班现场的生产技术员江金霞就见证了铜回收率一路飙升的过程。

纳米瓷球带来的另一变化,是员工劳动强度的大幅下降。相比顽石一天12吨的添加量,纳米瓷球一天添加量不到20公斤。照此粗略统计,纳米瓷球的运行成本是顽石运行成本的15%左右。同时,立磨机电费预计全年可下降4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