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15 广东省大宝山矿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0031280号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本省矿业企业何去何从?
“君子弃瑕以拔才,壮士断腕以全质。”在曲江区大宝山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宝山矿”)内,一场堪比“壮士断腕”的改革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中——在企业盈利面出现亏损的情况下毅然投入13亿资金进行技术改革,放弃仍在盈利但行业已经出现结构性产能过剩的铁矿转而投身战略接替资源铜硫、钨矿、铅锌矿的开采,正是有如此“破釜沉舟”的魄力,大宝山矿才等到了黎明的再次到来,也等到了2016年的浴血重生,扭亏为盈。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倒逼矿企技术升级
眼下,对于矿业公司来说,应该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阵痛中最难熬的日子——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加速,对能源、资源的需求放缓,钢铁产能结构性过剩,矿业进入深度调整期,总体形势并不乐观。
国家统计局此前发布的数据,2015年规模以上采矿业利润总额降低近6成,2016年全球矿业形势依旧延续了以往低迷的态势。虽然近期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略有震荡反弹之势,但是与前几年矿业高峰时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
作为南方主要矿区之一的大宝山矿2015年出现亏损,其主要原因就是产能结构性过剩——钢铁消费需求由于房地产业的不景气而减弱,作为原材料的铁矿石供过于求;与之相反,我国铜精矿却出现供不应求局面,70%需要依赖进口。而当时的大宝山矿正以铁矿、铜矿、硫矿为主打产品。
如此情况下,中国矿业该何去何从?曾经有业内人士开出良方:可从化解过剩产能、着力满足矿业供给侧新需求等方面着手。这对于大宝山矿来说,同样适应。
“从2015年开始,在广晟资产经营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前后已经在资源综合利用工程上投入13亿元,实现了选矿技术的升级,不仅提高回收利用率,还开发新品种。”大宝山矿总经理刘聪告诉笔者。
13亿资金撬动多个效益增长点
据介绍,13亿元的技改资金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其中新的选矿生产线耗资4亿元,其他配套项目投入共计逾9亿元。“壮士断腕”的魄力换来的是经济效益的多点开花——设备大型化、效率得到提高;管理升级,技术指标提升;带动就业,增加税收。
笔者了解到,新投入的生产线较此前的设备更加大型化,产能将得到大幅提升,曾经5条生产线同时作业一天只能选2500吨,而如今一条生产线一天的处理量就达到了10000吨。
效率提高的同时各项技术指标也得到了提高。据刘聪介绍,大宝山矿对选矿工艺流程进行技术改造,对尾矿进行再回收,提高了铜硫回收率。采矿回采率稳定在97%,铜硫的回收率由原设计的70%提高到80%以上,回收率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取得了较好的资源综合利用效果。
“就铜的回收利用率这一项,技术提升后每年都可以多产出2000万元的效益。”刘聪说,对铜矿的重视源于如今的市场。虽然我国有江西铜业、云南铜业等大型铜企,但就市场整体而言,依然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工业所需铜资源70%以上依赖进口,大宝山矿用技改实现铜矿产能的提高正是大势所趋。
“现在我们又在针对钨和锌进行回收利用,重选回收率可达50%以上,效果明显,预计每年也能产生5000万元的经济效益。”刘聪补充说道。
而在这之外,技改为当地财政带来的效益更加显著。据刘聪介绍,技改项目达产后,将新增2亿元的税收。
持续投入体现企业社会担当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但大宝山矿坚持技术创新却并非完全为了“科技兴矿”,它还有一个更大的愿望——环保。
主管大宝山矿的广东省广晟资产经营公司十分重视大宝山矿的各项工作,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李泽中指出,“国企并不只是为了赚钱,还要承担社会责任。”他指示广晟有关部门在资金等问题上全力支持大宝山矿的转型升级和环保整治工作。为了这一个大宝山矿人的共同信念,从2013年以来,大宝山矿已投入近9亿元进行区域环境整治。同时,企业每年都会拿出产值的5%用于开展技术攻关,技术革新等创新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也为减少污染排放提供了更大的空间。矿山已经连续两年被评为广东省环保信用良好等级(蓝牌),同时年产330万吨铜硫采选项目环评也顺利通过。
“我们正在逐步淘汰旧的有污染的生产线,新上的技改项目都没有新增污染源,新旧完成接替后,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就得到了更好的解决。”刘聪说,对于用技术改革为环境护航,他们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