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15 广东省大宝山矿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0031280号
南方日报讯 笔者15日从位于韶关的大宝山矿业有限公司获悉,面对2015年亏损5529万元、2016年前三季度亏损4868万元的严峻形势,该矿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在生产经营、转型升级和环境治理等多个方面入手,不但一举实现扭亏为盈,而且一一破解省市高度关注的安全环保等重大历史遗留问题,还用短短一年的时间建成了7000吨铜硫大选厂,为今后的发展壮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真真正正实现了华丽转身。
对矿业公司来说,近两年来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阵痛中最难熬的日子。作为南方主要矿区之一的大宝山矿2015年出现亏损,其主要原因就是产能结构性过剩——钢铁消费需求由于房地产业的不景气而减弱,作为原材料的铁矿石供过于求;与之相反,我国铜精矿却出现供不应求局面,70%需要依赖进口。而当时的大宝山矿正以铁矿、铜矿、硫矿为主打产品。为此大宝山矿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通过机构整合和减员增效措施,缩减机构11个,三项费用和成本等得到较大幅度压缩。通过严控三项费用、开展节能技改、电力直接交易等工作,2016年累计节约费用7214万元。针对低迷的市场,大宝山矿加强产品销售、物资采购、工程建设等的管理。据统计,大宝山矿去年全年累计生产成品铁矿石47.65万吨,铜精矿3639.67吨,硫精矿(含磁硫)34.84万吨,超额完成年度计划。累计实现营业收入6.57亿元,由年初的预亏9000万到年底实现盈利近千万元, 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从2015年开始,大宝山矿前后在资源综合利用工程上投入13亿元,实现了选矿技术的升级,不仅提高回收利用率,还开发新品种。新投入的生产线较此前的设备更加大型化、产能将得到大幅提升,曾经5条生产线同时作业一天只能选2500吨,而如今一条生产线一天的处理量就达到了10000吨。
从2013年以来,大宝山矿已投入近9亿元进行区域环境整治,完成了省政府关注的矿区范围内11项环境整治工程。最大手笔当属李屋拦泥库的二期工程——总投资1.22亿元,全线通水后,日处理能力达到4.5万立方米,配合一期工程,日均污水处理量将升至6万立方米,为目前全国最大的污水处理项目。同时,大宝山矿每年都会拿出产值的5-10%用于开展技术攻关,技术革新等创新活动,逐步淘汰旧的有污染的生产线,新上的技改项目都没有新增污染源,新旧完成接替后,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将得到更好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