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15 广东省大宝山矿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0031280号
-------- 语文教学渗透德育一例
初中语文课本里的《背影》,是朱自清先生一篇情文并茂的散文。该文叙写作者年少时去北京读书,父亲到车站送行一事,表现了父亲深切的爱子之情。尤其文中所述:作为胖子的父亲蹒跚地穿过铁道,爬上月台亲自为“我”买橘子,那情节读来催人泪下。相信作者此文乃“用泪水写成”。为了达到本文的教学目的,笔者注重让学生反复理文中解描写父亲一系列动作的词语,深入体会父亲的感情。
祖国的改革开放,使人民的生活水平达到很大的提高。现在的学生,家境大多比较宽松,独生子女尤甚。但是他们中不少人,不理解父母亲的艰难,不理解父母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是一种爱。有的学习目的不明确,贪吃贪玩,不求上进,对父母及师长的教育不屑一顾,甚至抵触、顶撞。针对这类情况,本人讲授《背影》时,有意识结合人们的生活情况,分析朱先生当时的家境:一个旧社会的职员家庭,父亲原来在机关谋事,按理不至于很贫困,可是父亲因“职务交卸”,债务缠身,只得变卖典质,还了亏空。又因祖母去世,借钱办丧事,家中光景甚是惨淡,直至须为生计奔波。这种境况之下,父亲大可放心让“我”独自前去,因为“我”毕竟20岁了,可父亲那炽烈的爱子之心,使他即使托了茶房,仍觉“不好”,仍然要亲自送“我”过了长江到浦口上了火车才放心。浦口车站,父亲为给“我”买橘子,爬上月台时那“两脚向上缩,肥胖身子向左微倾”的一幕,读来更是令人不禁潸然泪下。作为教者,本人努力抑住情感才授完这一内容。台下学生静悄悄的,感情似乎在体会父母之爱的共同点上凝聚了,不少人眼眶湿润。课讲完了,堂上许久沉默。课后,笔者要求学生体察爱子女的一些细节,抓住特征,练习写一段话。
一位学生以《声音》为题的片段,这样写道:“每天早晨天蒙蒙亮,我都会在朦胧之中听到一阵‘咯吱,咯吱……’,是单车载物的声音,接着停放单车,几声干咳。知道是父亲从三四里外的屠宰场运载猪肉回来了。父亲为我们姐弟长大太辛苦了,白天拖着疲惫的身子下班来,这一大早又得帮母亲做这小生意。此时,平日里父亲那恨铁不成钢的大声责骂,也觉得不再刺耳,好像中听多了。于是赶紧起床,完成洗漱,投入一天的学习……”据了解,这学生长在单职工家庭,母亲没有固定工作,家境不见宽裕,需做点卖肉生意帮补家计。显然他与《背影》的作者在感情上产生了共鸣,从朱自清先生父子间的爱中受到了启迪,理解了父母亲操持生活之不易,从单车载物的声音里体会到了父亲的爱。
人们常说,一本好书或一篇好文章,往往能影响人的思想,甚至改变人的一生。从该生的表现可以发现,《背影》的学习,让他受益匪浅。小学升初中时,他的成绩不错,全级前二十名(那时候还实行分数排名)。由于目的不明,学习不努力,贪玩,曾经为玩游戏机彻夜不归通宵达旦,其父以为儿子失踪,还准备到电视台发寻人启事呢。老师也曾反复教育,收效不大,一年下来,成绩跌到九十多名。《背影》的学习使他转变了,不再顶撞父母亲了,贪玩的习性也能自我约束。班主任及时给予开导鼓励,使他逐步端正了学习态度。经过努力,成绩逐渐赶了上来,参加全省升高中考试,终以良好的成绩升上了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