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15 广东省大宝山矿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0031280号
▲行走在矿区的程茸荣。
▲程茸荣(后排左一)参加在新加坡举行的“第九届东南亚诗人笔会”。
高中选科时,他在父亲的要求下选择了理科。虽然数理化是他的薄弱科目,但他也跌跌撞撞地挤进了大学的校门,然后阴差阳错地选择了采矿专业,从此与矿山结下了不解之缘。
也是在这个被称为“大宝山矿”的地方,他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并且成为在韶关崭露头角的青年诗人。
2017年,对于一直生活、工作在大宝山矿的程茸荣来说,文学创作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功——
作为韶关市代表之一参加了在新加坡举行的“第九届东南亚诗人笔会”,不仅在知识上有所斩获,眼界上得到拓宽,收获到了各国的友情,还把韶关源远流长的诗歌文化和旅游景点更详细地向海外华人文友作了推介。
在共青团广东省委指导举办的广东省“十九大追梦·南粤匠人风采”征文活动中,他的作品《矿山是一首诗》从全省各县市1700多份稿件中脱颖而出,荣获了三等奖,同时还收录进了《追梦·南粤匠人风采》一书,该书出版不久便得到了省市各级领导的称赞,领导们还在书上签了名鼓励工人作者在劳动之余多进行文学创作。
……
留守儿童的成长之路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程茸荣出生在江西偏远山区的一个贫困家庭,在他还不能完全体会分别是什么滋味的年纪,父母就为了生活外出务工,他成为了留守儿童。庆幸的是,奶奶是一个特别有爱的人,奶奶对善良的认知和她身上显露出来的那种高尚的品格成为小程成长的动力。
家庭的贫瘠促成了小程对文化的渴求。他记得:大姑在县城收破烂,每天拉着破旧的平板车满大街吆喝,靠她那双勤劳而脏兮兮的手培养出一个博士儿子,打小时候起,表哥就是他学习的榜样。
在小程八九岁的时候,一个巧合的机会,小程在大姑收回来的废纸堆里玩耍,看到了几本小人书,其中有一本叫《葫芦七兄弟》,他拿回去看。没有想到,就是这些小人书,开启了他对阅读的浓厚兴趣。后来每年放假的时候,他都会去大姑收回来的废纸堆里“淘宝”。随着阅读量的逐渐增大,小程对文字的把控能力渐渐熟练起来,每次写的作文都成了课堂上老师的必读范文。
当一个人得到他人认可的时候,就会变得自信,这种自信能激发一个人进步。后来,在大姑的废纸堆里淘回来的书渐渐不能满足小程的阅读需求,他就开始自己买书看。奶奶一直都疼爱他,只要听说他要买书,哪怕家里再穷,也会尽全力地满足小程。
从开始的小人书、童话、故事书到四大名著,因为书的陪伴,程茸荣的童年虽然过得贫瘠却也充满着快乐。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文字有了自己的一些领悟,也开始慢慢创作文学作品并发表在校刊上。
将诗的种子播在矿山上
在大学期间,小程依然喜欢阅读,喜欢安静地呆在图书馆。逛书店碰到自己喜欢的书,他宁可少吃一顿饭也要把它买下来。那时候,他写的一些东西还算不上文学,只是记录下那个年龄段对青春的迷茫和感悟,然后四处投稿。当第一次拿到100元的稿费时,他开心极了,为了庆祝,他请几个兄弟朋友们吃火锅花了200多元。
大学毕业后,程茸荣来到矿山工作。刚参加工作不久,企业开展安全征文活动,他写了一篇记叙性的小散文,获得了二等奖。后来,企业的每一次征文活动,他只要参与就获奖,企业的刊物上也陆续发表了他写的一些散文。这时,他遇见了带他真正踏上文学创作之路的“伯乐”——当时还在矿党群工作部的罗明生副部长。罗明生在刊物上看到了小程写的散文,一次次地鼓励他多写,并同时对小程的文章提出建议。特别是小程的文字情感细腻,很有自己的特色和魅力,这种细腻的情感是奶奶从小对小程的爱渗透进来的。罗明生还把小程从矿山带到了五月诗社。
从走进诗社的那天起,小程的视野不断开阔,他知道要跳出自己的局限性,不能只专注于写散文不写诗。于是,他开始有规划性地读诗,从国内的海子、顾城、舒婷、于坚等读到国外的歌德、里克尔、泰戈尔、荷尔德林……
由于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加上诗社老师的指导,小程从对诗艺的一窍不通慢慢有了进步,并抓住了自己的创作方向,一些诗也受到了诗社前辈们的赞扬。
海德格尔说过,人应该诗意地栖息。随着阅读的深入和诗歌创作带给小程的快乐,他爱上了诗,爱上了这种诗意的生活。
程茸荣的诗歌作品以抒情为主。比如,在得知曾经爱过的女子远嫁北方时,他悲伤地写道:有一些远方/比远方更远/比如,你现居住的北方/你还爱着南方吧/爱着,这个偏执多雨的江南/爱着,它的细腻/也爱着,它植物的繁茂/就像我爱着你/爱着,你短发时的俏皮/爱着,你长发飘飘的淑婉/也爱着,你像北方一样的辽阔和冷峻……给妻子写诗时,他也可以这样性感地写道:比如此刻,你站在那里/遂让我想起春天/你脸上的红晕/怯生生的爱、粘人的嘴唇、动情的眼睛……
从矿山走向世界
工作生活在矿山的程茸荣在努力工作之余,他热爱矿山,并用手中的笔写出心中的矿山。如果说,以前的他只是一个生活的记录者的话,那么,现在的他已经慢慢成长为一个生活的思考者。
他在《矿山是一首诗》中歌颂矿山,写出矿山的历史与现实,在发展中弘扬环保,提倡劳动创造美。他写道:唐宋时期兴旺的“岑水铜场”/时代变迁,物换星移/而矿山人依然热爱劳动与文化/北宋的一缕微风吹来/仿若看见当年东坡在此地豪情挥笔/矿山是一首传颂了千年的诗。
尽管小程开始走向社会参加各类文化活动,但更多时候,他只是一名在矿山默默无闻的劳作者,业余喜欢看看书、喝喝茶、写写生活。文学可以让生活变得自然和简单。随着写作的深入,他的作品陆续在国内外各报刊发表,亦有作品收入在各类文本中。他的名字先后出现在《韶关日报》、菲律宾《世界日报》、泰国《中华日报》、《红土诗刊》等。
近期,程茸荣延续了他的获奖势头:获韶关市团委和韶关市青年文学会举办的“善美韶城·微故事”征文一等奖、“十九大·三行情书”三等奖;获韶关市宣传部和网易韶关举办的“善美韶城·诗诵韶关”三等奖、韶关市青年文学会和韶关市青年产业工人作家协会举办的“十九大·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新青年”征文二等奖;获曲江图书馆举办的“善美之城,诗书飘香”征文二等奖、五月诗社举办的“重阳节”网络诗赛二等奖,该作品还被选入韶关交通旅游广播电台的“悦读时间·重阳特辑”……
小程说:有时候读诗写诗,会开心,会流泪,会感动……诗可以给人带来多变的情绪,而情绪更像是潜伏在诗里的无限可能,是语言的力量创造了这种无限可能。有朋友对小程说:“有时候读你写的一些诗,我有点想哭。“看到自己创作出来的东西有生命,这让小程更增添了自己创作的使命感。他坚信,诗是一种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是一种思想在语言下的呈现,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拓扑,而诗意的灵魂更像是自由的舞者。
诗是充满道德而不服务于任何目的的无限言说。程茸荣是一个自由的灵魂,诗意地栖息在每一块矿岩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