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15 广东省大宝山矿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0031280号
编者按: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时,大宝山矿微信公众号特别推出“致敬劳动者”系列报道,聚焦大家身边的劳模与工匠,展示他们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创造出的不平凡业绩,唱响“劳动最崇高、劳动最美丽”的主旋律,让劳动之光激励每一位宝山奋斗者要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创新业绩,为早日建成国内一流矿山而不懈努力,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经济建设,地质先行。“地质工作搞不好,一马挡道,万马不能前行”。
无论在矿山基建期、开采期,还是资源枯竭期,资源决定着矿山的发展,地质工作始终走在各项工作的前列。然而,地质工作十分艰苦,又异常枯燥,加上地质工作具有投入高、风险大、突破难的特点,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很多人接受不了艰苦的工作条件和微薄的收入,纷纷转行。说到地质工作,大宝山矿经济技术开发中心主任、地质高级工程师、第二届韶关工匠刘武生坦言:“但凡家庭条件好一点的,都不愿意从事地质工作,只有像我这样农村出身的孩子才能坚持下来。”
付出与坚守,是永恒的底色
1993年,刘武生从长沙有色金属高等专科学校矿山地质专业毕业后,就一直从事地质技术管理工作。一位即将退休的地质老工程师曾在他出发前对他说:“做好地质工作首先要有耐心、沉得下心,要会思考、善观察,最重要的是能吃苦,如实编录野外资料,才能还原数千万年以前的地壳原貌,否则的话,那将是在应付工作。”矿产资源是工业的粮食,无论在矿山基建期、开采期还是资源枯竭期,地质工作始终走在各项工作的前列。
刘武生坚信,一名合格的地质人,不仅需要激情和热爱,更需要付出和坚守。为了获得地质研究的铁证,获得最可靠、最踏实的研究资料,往往需要肩背地质包,手拿地质锤,白天翻山越岭、采集样本,晚上整理资料、绘制地质图,常年行走在沟壑阡陌中,穿梭在荒山野岭间,与孤独为伴。刘武生凭借着对地质工作的执着,凭借着共产党员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初心底色,二十几年如一日扎根在地质勘察一线,收集掌握第一手资料,为矿山地质找矿贡献了自己的青春汗水。
领衔担纲 找矿实现大突破
2017年,刘武生临危受命,以紧缺实用性人才引进到大宝山矿,专门从事挑战性极强的外围及深部地质找矿工作。迎接他的是大宝山矿地质找矿以来钻探任务最多、最繁重的项目——中南部斑岩铜矿勘探项目。位于南岭成矿带上的大宝山矿被认为具备形成大型斑岩型铜矿的地质条件,是全国最有找矿前景的突破区,但由于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复杂,矿床成因存在诸多争论,同时受当时采选技术条件及钻探施工等诸多因素限制,始终未能发现斑岩型铜矿。为缓解资源危机,实现找矿大突破,寻找斑岩型铜矿已成为企业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接到任务后,刘武生带领团队风餐露宿、跋山涉水,颠覆了固有找矿思路,调整工作重心和找矿方向,通过详细地质调查,对已有地质资料进行系统二次研究,开启了大宝山矿新的寻宝之路。
直到2018年6月,在调查次英安斑岩体过程中,刘武生发现斑岩体的张性裂隙中含有大量的微细矿脉,这让他敏锐地意识到,唤醒“沉睡宝藏”的时机终于到来!依据“全位成矿,缺位找矿”理念,刘武生利用数字化矿体三维模型,总结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宝山“双推双控双成”成矿模式。2020年11月,刘武生带领他的团队在岩体上设计斜孔51个,总进尺24000多米,见矿总长度约9800多米,斑岩型铜矿找矿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小投入大突破。经初步估算,探获铜金属量达到大型规模且深部仍有巨大找矿前景。这也标志着首次在我国华南地区实现大中型斑岩铜矿的找矿突破,填补了华南地区斑岩型铜矿成矿理论的空白。
紧跟新时代,践行新思想
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支部书记,刘武生善于用新思想、新理念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将与矿山息息相关的习近平总书记绿色发展理念、科技创新理念用活用巧,在矿山转型升级、绿色发展道路及人才队伍的培养上不断取得新突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既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更是党中央对生态环境保护最基本的要求。刘武生按照大宝山矿“三步走”发展战略,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总结绿色发展经验,推广绿色发展成就,得到了自然资源部的高度肯定,大宝山矿获得广东省绿色矿山荣誉称号和全国绿色矿山科学技术——重大工程类项目一等奖,并顺利入库全国绿色矿山名录,被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推荐为全国绿色矿山示范单位。
为进一步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刘武生拓宽思路,通过综合研判国家矿政相关法律法规和专项资金申报流程,配合相关部门完成了生产用地的调整,同时加强同韶关市工信局、科技局、发改局及曲江区相关部门沟通,密切关注国家临时性资金奖补政策,做到有补必争,为公司争取了政府各种科技创新、项目奖补等资金达2500多万元。
2021年初,刘武生创新工作室正式被授牌第二届韶关工匠创新工作室,这是对他多年来开展创新工作的肯定,也令他深感责任重大。他以创新工作室为平台,把年轻同志成长成才当成服务群众最大的任务来落实,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借用外智,用好外脑,他毫无保留地系统传授给地质找矿团队成员国内外先进的找矿理论及技术,提高团队的专业技能,多次在《地球学报》、《世界有色金属》、《采矿技术》等杂志上发表论文,实现了团队成员知识大提升、技能大提高,同时也带出了一支能打硬战、胜仗的地质队伍。
根植地质,平凡铸就匠心
参加工作以来,刘武生以“求真务实,精耕细作”为信条,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责任心、严谨细致的态度勤恳踏实工作,发挥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平凡普通的岗位上书写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他认为,地质工作一是要好好干,沉下心,耐苦耐劳耐寂寞;二是要善于干,多思考,勤总结,善于从细微处创新;三是要细心干,细微的地质现象往往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来不得半点马虎。他曾主持过国内外多项勘查项目,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项目MVT型铅锌矿深部勘查技术与找矿示范研究项目和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项目,到过鼠疫疟疾肆虐的非洲,闯过毒蛇猛兽横行的亚马逊雨林,足迹踏遍山高地险的南岭诸峰,破解一系列找矿重大难题,诠释着新时代产业工作者“认真专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正是无数地质人员辛勤耕耘、呕心沥血的缩影。
一块岩石一部书,读好、用好岩石这部书是刘武生孜孜不倦的追求,他将继续发扬地质“三光荣”精神,带领团队全身心投入到提高储量级别、增加资源可靠程度、扩大远景规模等新的地质找矿工作中去,努力从根本上解决大宝山矿面临的资源瓶颈问题,助力大宝山矿快速建成国内一流矿山!
图文:吴云籼
编辑:文 闻
责编:林文敬
主编:陈建澄